郎酒的产地为四川省古蔺(lin)县二郎滩镇,此地位于赤水河中流,四川、贵州二省之交。据史书记载,二郎滩镇的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当时生产的“枸酱酒”被汉武帝钦定为贡酒。“枸酱酒”随着时代、工艺、原料的变化,经历了由宋代“凤曲法酒”到清代配制酒、直至回沙郎酒的转变,可以说,现代郎酒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后,在前人不断积累下酿制而成的。郎酒也因与茅台酒系师出同门,加之地理环境、气候条件、酿造工艺、所具风格相似,被称为茅台酒的姐妹酒。
1904年,四川人邓惠川在二郎滩开设“絮志酒坊”;1924年“絮志酒坊”更名为“恵川糟坊”,经茅台荣和酒坊酒师张子兴指导,开始用茅台工艺酿造回沙郎酒,时仅一个窖池;1929年“恵川糟坊”更名为“仁寿酒坊”,发展为3个窖池,一次投粮8万余斤规模。但之后有一大段时间停产,1938年邓惠川与莫邵成合办“成记恵川老糟房”,重新投入生产。1933年雷绍清创办“集义糟房”,按照茅台酒的传统工艺生产回沙郎酒,产品正式命名为“郎酒”。
解放战争时期,两家糟房皆散伙解体,郎酒一度绝迹。新中国成立后,1957年,周恩来总理在视察四川时,指示恢复郎酒生产。在原“集义糟房”的基础上,成立“地方国营郎酒厂”。郎酒厂集聚了恵川和集义的酿酒技师,并派人奔赴茅台酒厂运回曲药和配糟,按照传统工艺,恢复了郎酒生产。郎酒也因与茅台酒系师出同门,加之地理环境、气候条件、酿造工艺、所具风格相似,两者被称为“赤水河畔的姐妹花”。
郎酒独特的口感与其传统的酿造工艺及选料用水息息相关。其工艺特点为:高温制曲,凉堂堆积,两次投粮,八次发酵,九九次蒸酿,七次取酒,三年洞藏。其用料精选当地红高粱和小麦。用水取自群山环绕中流出的一股清泉“郎泉”,郎泉水甜美怡人,据称早在清末,当地就有人用郎泉水酿制小曲酒。后人亦对郎酒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酒液色清透明,酱香纯净,酒质醇柔,甘冽,口感似鲜果之甜润酸爽,回味悠长,回香满口。属酱香白酒,但独有风格显著”。
郎酒香型素有“一树三花之称”指的是酱香型,兼香型,浓香型,其中以酱香型最为著称。1963年郎酒获首届四川省名酒评比金奖;1979年郎酒获国家质量优质奖;1984年 “郎”牌郎酒在第四届全国酒评上被评为国家名酒,获国家产品质量金质奖章,荣获“中国名酒”称号;同年“郎泉”牌兼香型郎泉酒被评为中商部优质酒;1985年郎酒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“金爵奖”;1989年 53°郎酒在第五届全国酒评会上蝉联“中国名酒”称号,其中39°郎酒获奖亦被确认为“中国名酒“并获国家金质奖。所以39°低度郎酒的获奖在酒行业一直有“高茅低郎”的品酒美誉。